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呈扩散态势。根据世卫组织报告,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1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7时),中国境外共58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7169例。近日国内也出现多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3月1日,广东公布首例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病例,患者从深圳蛇口码头入境。
广东多管齐下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目前,省内海关已采取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排查等多项措施加强出入境人员筛查,并对重点地区入境人员做好“三查、三排、一转运”,严格防范疫情随跨境人员出现进一步扩散。
对重点地区入境人员
“三查、三排、一转运”
目前,广东省内海关按照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依法科学采取严格的口岸防控措施,内防输出、外防输入,坚决遏制疫情通过口岸传播扩散。
一方面,全面实时收集全球疫情信息,及时了解境外疫情高发地区现状并及时研判风险,对来自重点地区的重点航班和人员实施重点检疫,为实施疫情防控和加强入境后管控措施及适时调整提供指引。
另一方面,严格开展出入境检疫,对重点地区入境人员严格实施“三查、三排、一转运”。以深圳海关为例,该关对重点交通工具100%登临检疫,全部旅客100%实施两次体温筛查、100%查验健康申报、严密实施医学巡查等“三查”措施;对发现的有症状或有流行病学史人员全部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排查等“三排”措施;对“三排”当中判定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来自重点国家的无症状人员等各类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转运隔离诊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治。
目前,深圳海关结合最新形势和要求,在深圳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与各个成员单位密切合作、通力协作,持续深化防控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打通信息交流渠道,共享数据资源,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立体化的防控体系,织密织牢防控网,严防疫情输入。
此外,广州海关也逐一对来自重点地区入境人员健康申报情况进行验核,采取针对性问询,排查入境人员的旅行史、接触史等,主动发现疫情线索,做到逢疑必查、逢查必处。同时,加强境外确诊入境病例管控,实行100%口岸排查、100%采样检测及100%移交地方卫生健康部门。
用海关小程序
2分钟可完成健康申报
目前,广东省内海关严格落实海关总署规定要求,全面启动健康申报制度,所有进出境人员必须进行健康申报。各海关在口岸严格100%查验健康申明卡,排查进出境人员是否有症状,14天内有没有疫情发生地区或国家的旅行史、居住史,有无确诊病例接触史以及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人员接触史等。
为了方便进出境人员的健康申报,海关在口岸提供翻译成十种以上语言的健康申明卡供旅客使用。同时,进出境人员还可通过“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小程序提前进行健康情况申明,仅需2分钟即可完成,小程序国际版还支持全英文录入。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表示,没有微信账号、无法使用小程序的进出境人员可通过网页申报,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互联网+海关”公共服务板块中选择“出入境健康申报”即可填写,该功能同时支持PC电脑或手机填写。
根据健康申明填写情况,系统将向旅客反馈条形码回执,旅客实际通关时,出示手机条形回执,由海关关员扫码验放,实现“网上报,码上通”。
近日,广州海关还在T2航站楼新增8个台式球形扫码器,每台扫码器可发出20余条的激光扫描线,无论出入境人员从什么方向展现健康申报条码,均能快速识别,速度较以往提升2~3秒。
“与手持式扫码枪相比,台式扫码器识别的覆盖面更大、距离更远、准确率更高,可以有效减少因扫码不成功导致人员集聚的风险。”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二处卫生检疫科科长李伟东介绍,自海关总署重新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制度以来,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在线进行健康申报的比例已翻两番,在线申报人均通关时间可节省约5分钟。
机场创新实施
“分区管控、分级管理、分类处置”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也是亚洲乃至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把好机场检疫关尤为重要。
近日,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守护口岸卫生安全,广州海关在白云国际机场空港口岸创新实施“分区管控、分级管理、分类处置”、口岸检疫查验与内部安全防护于一体的卫生检疫监管模式。这一模式属全国海关首创。
其中,“分区管控”是指将海关监管区分为五大区域,以航站楼医学排查室等“高风险区”为中心向外辐射,“中高风险区”主要包括初步排查区,“中低风险区”主要包括健康申报区域和测温通道,“低风险区”主要包括其他海关监管区,“极低风险区”则主要包括行政办公区。五大区域之间严格实行正向流动、反向消毒,避免传染源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扩散。
“分级管理”强调不同风险区域的对应等级防护和与专业资质紧密挂钩的门禁管理。“分类处置”则注重运用风险分析,将海关监管资源向重点监管对象倾斜,提升检疫效能。
“分区分级分类”的新型监管模式实现了高染疫风险旅客的迅速隔离与精准检疫,保护了广大出入境旅客的卫生健康,维护了空港口岸通关秩序。
海关人员登机、登船
加强卫生检疫
登临检疫是海关严防疫情跨境传播的重要手段。目前,广东省内海关一线关员现场登机、登船,加强对进境人员的登临检疫,按照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着重了解近期旅行史、接触史,并视实际情况采集咽拭子样本送检。
以黄埔海关为例,目前该关已建立三级联络机制,与卫健部门、口岸经营单位、定点医院和公安部门扎实开展联防联控。
在货运进出境口岸,黄埔海关所属老港海关负责广州老港、新港及广州港锚地的入出境船舶及交通员工的检疫工作,年均入出境船舶约1.1万艘次,入出境人员约13万人次。为有效防控疫情,老港海关严格落实海关总署有关规定要求,对口岸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做好“三查、三排、一转运”。同时,严格开展国际航行船舶登临检查,加强船员落地管理,推进相关船员通道“三室”和集中监管点建设。
此外,黄埔海关进一步加强对红外线监测设备、X光机和负压隔离担架、单元等防疫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管理。建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时校准工作制度,确保相关防疫设备状态良好、准确有效,现场人员熟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