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人才网>>佛山资讯
-
“洋人才”的选择折射引才尴尬作者:xqy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5701次 发布日期:2012年4月11日
对比佛山,广州这个国际化都市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下面是一则关于“洋人才”的选择折射引才尴尬的资讯,欢迎浏览。
“佛山是个怎样的城市?当地生活、工作、环境、人际、经济、气候怎样?”近来,随着佛山各区纷纷组织人员“走出去”开展人才争夺战,网络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佛山的提问。
而在佛山禅城,产业转型的深入带来的是更多的高端产业,此间一个问题由此而生,原来仅适应产业工人居住的工业园由于转型较慢,配套设施缺乏,外来的高端人才不得不放弃就近居住的机会,从而选择到广州等地过上繁华的城市生活。
此番现象在“洋人才”人群中显得尤为突出,在禅城上班,广州消费的“洋人”版“广佛候鸟”案例并不鲜见,不少外国人选择短期居住在禅城区各大酒店,或者选择到广州番禺居住以及消费。
如何让“洋人”版“广佛候鸟”安居禅城?如何让产业升级带动人才升级?在一系列问题下,为高端人才融入城市生活铺就方便快捷的路径,理应成为禅城引才举措上首先踏出的一步。
招来“凤凰”不栖居
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禅城向高耗能产业“开刀”,并向新兴产业抛出“橄榄枝”。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智慧产业集聚区,成为禅城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新任务。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旧厂房被清拆,摇身变成了一幢幢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综合体。
禅城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政府招才的意识也日渐增强。在禅城区内可以看到的是,拥有技术以及创业型的“洋人才”如今越来越快地聚集于禅城。
据统计,佛山市内常住外国人约有5000人,去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外国人临时住宿登记14万人次。禅城区常住外国人约500人,其中2/3在祖庙和澜石,而且在逐步增加。
虽然每年来到禅城的外国人数量庞大,但无论是企业内的“洋员工”,还是前来采购、做生意或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外国人,不少都选择居住在广州,消费在广州。
一家外贸企业的资深管理者陈先生告诉记者,佛山内中东人、非洲、印度人数量最庞大,日本人以及欧美洲人次之。在佛山作数月停留的外国人一般居住在皇冠假日酒店、金城酒店、瑞士恒安酒店等星级酒店中,中东人也喜欢自己租房子住,主要集中在季华路东建世纪广场一带。
他说,禅城区内不少外企都位于工业园区内,工业园区周边多为城中村,配套缺乏,也鲜有高档的休闲娱乐设施,迫使工作于此的高端人才“出走”到更具城市气息的广州等地居住消费。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内就有不少典型的例子。“我们在佛山感受到的是广佛同城的便利,佛山显然不是一个大的购物都市,但是这些需求可以在广州得到满足。”安德里茨(中国)总裁司马策也如是说。
“我们公司的外国员工大约占总员工数的4%到5%,有50人左右,他们大多居住在广州番禺或者顺德碧桂园,公司每天都有班车接送外国员工上下班。”安德里茨(中国)高级顾问韩小兴称,这些员工来自瑞典等欧洲国家,他们在张槎找不到较好的饮食、娱乐场所,不少员工下班后都会到市中心或者直接回到广州消费。
配套缺失
折射引才尴尬
对比佛山,广州这个国际化都市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广州的外国人在地理上已经集结成四大部落群:以广州市环市东路为中心从事贸易的非洲商人和欧洲国家使领馆、日本使领馆及印度人;以天河北路为中心从事贸易的日本人、美洲人、欧洲人;在番禺区环境较好楼盘聚居的日本人和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人;以三元里为中心主要经营鞋类、服装生意的非洲人及从事中韩贸易的韩国人。
不少外国人在广州分区域经商,他们已经形成了分区域居住的状态,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种根据自身所处群体的经营特点聚集居住,在这些聚集区就能找到相当地道的外国餐厅以及外国商品。
例如,在位于广州小北路的天秀大厦内有600多个单元房,约七成被中东和非洲人租用,每天出入该大厦的深色人种有六七百人之多。而众多黑人的居住地“小北”也成为广州有名的“巧克力城”,大码衣服和鞋袜在这里应有尽有。而广州远景路则有着众多的韩国饮食店、韩国商店,这条位于广州白云区不足三公里的道路在广州人心目中俨然一条富有浓郁韩式风情的“韩国街”,汇集了来广州近八成的韩国人在此居住和消费。
但在禅城,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种外国人聚集的社区尚未得以形成。
“外国人在禅城主要面临语言障碍、子女就读、本国食材、缺乏大码服装及鞋袜等难题,特别是禅城区缺乏适应的休闲娱乐场所,不少外国人才即使来到禅城工作,也会跑到广州居住以及消费。”陈先生说,因为广州有他们更为熟悉的人际关系、更为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
除此之外,涉外家政服务在禅城少之又少,也从侧面反映了此地的聚才服务的欠缺。记者采访了十数家家政服务公司,仅有一两家表示曾经服务过外国人。有意思的情况是,这些家政公司无一不要求服务对象“会说中国话”。
佛山市升平家政服务中心负责人廖小姐告诉记者,之前曾有数位翻译致电该公司,询问能否提供涉外家政,但因为该家政公司没有员工会说外语,只好作罢。“其中只有一位来自法国的客户会听中文,所以迄今为止我们只做过一次为外国人提供服务的案例。”廖小姐说,公司也曾尝试聘请懂英文的家政服务人员,但此类人才在禅城非常缺乏。
■声音
如何构筑
人才高地?
禅城代表整个佛山的经济特征,这里制造业发达,但宜居性不强。很多制造企业的员工,都在园区上班,但每天下班后都回广州去居住。禅城不易居的原因主要是缺少生活氛围和便利性,缺乏都市型生活的产业链。
人才有聚集效应、群居效应,一旦居住氛围建立起来,就有可能得到普遍认同。政府需要加大都市型的生活产业链的重视力度,在城市中形成宜居宜商,有利于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整体环境。使城市的生活品位、气氛和环境都与高端人才的需求相协调,让他们在本地居住、本地消费。
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企业家委员、1506创意城、佛山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邱代纶:
“洋人才”的生活服务
人才有几大特点,一是要有实现事业的平台;二是人才要群居,需要和相同段位或者更高段位的人在一起交流、生活;第三,人才的养分是文化,人才喜欢到有文化氛围的地方聚居。
禅城虽然有实现人才事业的平台,但缺乏适合人才群居的地方,而滋养人才的文化氛围也尚未形成。禅城区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城市转型,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转型。禅城并非没有人才,但人才只把这里当作是上班的地方,而不是消费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赚钱,但较少在这里消费。
所以禅城要“引才”必须着力解决人才的吃、喝、玩、乐、游等问题。针对“洋人才”,还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办公、办证、就业等难题,适当提供法律咨询、办事咨询等服务。
政府团队机场“抢才”
发力完善城市配套
■政府举措
当载着john.j.Baldwin博士在内的考察团的飞机降落于白云机场时,在机场守候多时的禅城区政府招商团队簇拥而上,把原来打算到其他地方考察的john.j.Baldwin博士一行吸引到了张槎。经过考察,john.j.Baldwin博士一行最终被此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深厚文化底蕴深深吸引,并决定把广东中西达一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落户张槎。
这是广东中西达一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落户张槎的一段小插曲。在本月初该项目启动落户仪式的当天,john.j.Baldwin博士在发言时表示,之所以决定把项目落户于禅城,除了项目本身需要在华南地区布局外,他们还看中了此地的市场、人力成本以及人才素质。此外感受更深的一点是,他深深地被“有情有义”的禅城政府招商团队感动。
该公司计划5年内投资5000万美元,在张槎建立国内首个ADME研发平台,为国内外各大医药公司和科研院所提供新药研发服务。此举将填补多项国内新药研发平台上的空白。公司还计划在明年启动新药研发项目,5年后赴美上市。
该公司将带动新药研发产业链的上下游在张槎聚集发展,借此机遇,张槎还将引入美国顶尖新药研发团队进驻。包括世界医药服务外包产业奠基人之一的john.j.Baldwin博士在内,一个200人左右以硕士和博士为主的科研团队将落户张槎,给力该区域的产业“智造”。
事实上,一直以来,张槎的城市面貌多以低矮的厂房、民居为主,由于工业园众多,商业服务、公共交通等城市配套设施延伸不足,张槎一直被本地人戏称为禅城的“西伯利亚”。
而自从禅城区提出城市三年提升计划,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张槎将引领低端产业向高技术、高产出、高人才这“三高”产业转型,重点发展先进环保装备业、智慧型产业城、都市型产业、时尚型产业,打造国际化的产业城。
这预示着,拥有20万外来人口的张槎,未来的人才结构将得以改善。而该街道伴随着产业转型而进行的一系列人才转型措施也将逐一落实。
“张槎将逐步完善、提供符合高端人才、外国人才习惯的生活服务,创意产业园内的洋人街正在建设,而未来智慧新城也将建成700套人才公寓,供高素质人才落户居住。”针对高素质人才纷纷落户,但他们不在张槎居住、消费的情况,佛山高新区禅城管委会主任、张槎街道办主任胡安泉表示,张槎将借智慧产业,以大量的电子信息、云计算平台完善高素质人才接收信息的渠道。智慧新城建成后,将全面覆盖WIFI,让现代信息服务业,满足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需要。
一个意大利人的困惑与渴求
做一个佛山产的意大利Pizza
■故事
“你找我吗?”第一次看到stefano,他是这个样子的:有着意大利男人典型的大肚子,眨巴着一双真诚的眼睛,身上还挂着一条长长的白色围裙,充满住家男人范儿。他招呼完邻桌的意大利朋友,就坐在记者对面的餐椅上,用不太流利的中文接受采访。
“你是这里的老板?”
“是的。”
“或者是,大厨?”比起老板该有的样子,stefano的模样确实更像一位大厨。
“都是,这里的菜都是我和太太一起烹调的。”他的回答都很简短。
“你来佛山多久了?”
“7年了。”说完,他把食指和大拇指张开,手腕弯曲形成“7”的形状。
是的,这里只是佛山创意产业园里一家只能容纳6张小桌子的小餐厅。店内装修明朗干净,黑白相间的瓷砖地板、错落有致的红砖墙、咖啡色与白色混搭的桌椅布饰,以及墙上意大利美景的挂画,无一不在显示它的异国情调。店铺的尽头还放了一张巨大的工作台,餐桌上的刀叉摆放整齐,白瓷盘均呈倒扣状。
Stefano正是这家小店的店主。在来到这家小店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这家餐厅的主人在禅城区的陶瓷公司兼职做技术工程师,而鼓捣美食是他的最爱,所以开餐厅成为他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情。
让Stefano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是,在足足筹备一年时间后,这个大肚子意大利男人居然成功在佛山开起了意大利餐厅,而且每天穿梭于餐厅6张桌椅间的客人络绎不绝。网上评论是如此表达的:全广东最好吃的PIZZA在摩卡咖啡。每当客人走的时候“Haveabigsmile”,或者看到客人再度光临,都能让Stefano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事实上,在意大利的时候,Stefano就受一位中国教师的影响,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少林功夫”。2005年,一家意大利陶瓷公司邀请他到外国工作,并给他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到泰国,一是到中国。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中国来。
佛山是他人生的第二个起点,虽然初来乍到的日子一切都异常艰难,但他永远也忘记不了第一天来佛山的情景。到达佛山的第一天,他就参观了祖庙,并且喜欢上了这个有着神秘文化的地方。
这一扎根,就是7年。两三年前,他在佛山创意产业园选了如今的小店面,取名“摩卡咖啡”,与四川太太开启了意大利美食的推广之旅。
翻开餐牌,Stefano做的美食卖相精致而小资,但价格却很“平民”。他说,虽然很多意大利地道美食的原材料在佛山买不到,要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才有可能找到进口的意大利食材,但他依然会坚持意大利美食的“原汁原味”。就连做PIZZA的面粉,他都坚持自己制作,皆因中国的面粉做出来的PIZZA少了点意大利风味。
于是每次回国,采购食材便成为Stefano必做的功课。他的大号旅行箱里,少不了一大袋子的意大利“泡打粉”、番茄酱等意大利美食原材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厨Stefano也怕原材料短缺的时候,所以能以便宜的价格就近取材,吸引更多的客人前来品尝意大利美食,成为他此刻的愿望。
一提及美食,Stefano便一改腼腆的模样,对话也逐渐增多。
“你做的PIZZA确实很好吃。”听到我的赞美,Stefano眨巴着眼睛,得意地笑起来。上一篇:一季度企业信心指数稳定 下一篇:实施职业培训培育农业工人相关资讯